第18章 尚君到访
津城的十月宛如小孩的脸,今日还艳阳高照,明日便阴雨连绵。蛤沽镇人感受不到几天的秋高气爽,就要进入冬天的寒冷。
夏日走的是那么干脆,冬日来的却悄无声息。
郭金桥从燕京回来了,第一时间就是给赵雷和陈晨打电话,邀请去他家吃捞面。
津城有句俗话滚蛋饺子,下车面。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上一顿美美的捞面。
也只有津城人才能把捞面融入于生活之中,津城人可太爱吃捞面了。
随便炸个花椒油都能吃上一顿,今天郭师傅打的是三鲜卤,九十月份盐汪子虾大量上市,一百元钱可以买六七斤,好的也可以买到三四斤现货大虾。
盐汪子并不是海虾,而是以前储存海水晒盐的池子,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,盐汪子也成为了养殖基围虾的绝佳场所。
每一位蛤沽镇都会在这个季节大量囤积盐汪子虾,除了日常炒菜,便是剥出鲜嫩虾仁来进行烹饪。最常见的就是包饺子、打卤子、蒸包子、烙盒子了。
蛤沽镇的三鲜卤很是讲究,一般都是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打的。新鲜新剥的虾仁、五花三层的五花肉、泡发的干香菇、东北秋木耳、发好的黄花菜、五香豆腐干,再加上黄澄澄的鸡蛋。
这一大盆三鲜卤里面汇聚了山珍海味怎是一个鲜字了得,今天的菜码也是比较丰盛的,炒豆芽、炒韭菜、煮黄豆、黄瓜丝、焯胡萝卜丝、炒洋白菜丝、芝麻酱、蒜蓉、炒紫菜头。
除了捞面菜码之外,还有几个小菜,煮皮皮虾、煮大虾、炸花生米、拌皮蛋、火腿酱货。
赵雷和陈晨进门口,见到饭桌上这一大桌子菜感到受宠若惊。
“郭师傅不用这么客气吧。”赵雷将买的水果放在地上,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。
“就是家常便饭,什么客气不客气的,不过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个人,你们肯定想不到是谁。”郭金桥挺着大肚子笑呵呵的看着赵雷和陈晨。
“自作多情了吧。”陈晨小声在赵雷耳边说道。
“看来是有贵客到了。”赵雷和陈晨小声嘀咕着。
郭金桥看到了他俩的小动作,只是嘿嘿一笑也没说些什么,抬头看了一下墙上时钟,又看了看手机招呼道:“走,咱下去迎迎人。”
赵雷和陈晨对视一眼,看来这个客是挺贵的,都得下去迎接了。
郭金桥带着赵雷和陈晨来到楼下,没等多长时间,一辆灰色小车就停在他们身前。
汽车停住从车驾驶座上下来一位年龄大概四十多岁,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,身穿一身黑色运动服,头上戴着顶棒球帽,看样子发型应该和郭金桥是一样的,头顶都没什么头发了。
“尚老师欢迎欢迎啊,大驾光临,蓬荜生辉啊。”郭金桥赶忙走上两步,和尚君双手相握。
“好么,老哥哥就会取笑我,这词儿整的,要不我现在就走。”尚君咧嘴一笑,一口地道的津城市里片子。
蛤沽镇人说话并不是津城市里调,而是纯正的海浪头音,津城市里调是往上走,蛤沽海浪头调是往下拍。
在津城基本上一听说话口音,就大差不差的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了。
“哎呀,可不能走啊,咱还得上去吃捞面呢,赶紧把车停车位里面,咱就上去。”郭金桥笑呵呵的,赶忙指挥着尚君把车停在停车位上。
等尚君再次下车,见到郭金桥身边的赵雷和陈晨,笑着双手合十:“刚才太激动了,没看见两位小兄弟,老哥哥不介绍介绍这两位小兄弟。”
尚君说话礼数还是很周到的,刚才看见郭金桥身后就站着两个人,以为是过路看热闹的了。
没想到等他将车停好这两人还没走,就知道这个跟着郭金桥迎他来的。
能够跟着郭金桥下楼迎他,就证明不是外人,他这么一说就缓解最开始没和赵雷、陈晨打招呼的尴尬。
“都自己人,这是长青高跷会头赵雷,这位是副会头陈晨。”郭金桥握着尚君的手一一给尚君介绍,转头又向赵雷和陈晨介绍:“这位是咱们津城著名的郝记剪刻纸花传承人尚君尚老师。”
“哎呦,赵会、陈会,你们好你们好。”尚君急忙和赵雷陈晨握手。
“尚老师大驾光临,蓬荜生辉啊。”赵雷也学的郭金桥来了这么一句。
“尚老师好。”陈晨就简单多了。
“好么,我托个大,赵会拿哥哥找乐是不是,再这么说不开玩笑,我现在就走。”尚君装作生气的样子,作势转身就要走。
“别呀,来都来了,先吃完捞面再走。”郭金桥一把拉住尚君直接往楼上拽。
“嗨嗨嗨,开玩笑开玩笑,不走不走,别拽了别拽了。”尚君苦笑着。
郭金桥什么都好,就是太实在。
郭金桥带着尚君、赵雷、陈晨回到楼上,邵金铃坐在凳子上笑呵呵的看着他们。
见到郭金桥翻个白眼:“还以为你们去外面吃了呢。”
“哪能啊,你都做了这么多,不回来吃那不是不给你面子。”郭金桥朝着邵金铃嘿嘿一笑。
“还再等会儿吧?”邵金铃询问。
“嗯,再等会儿,一会儿汪老爷他们也过来。”郭金桥看了看墙上挂钟,这个点有几位老爷子都去接孙子放学了,等接完孙子就往他这里赶。
郭金桥回到家以后就张罗聚会的事情,他首先把尚君邀请了过来,毕竟尚君给他做了一副妈祖娘娘剪纸像;接着邀请了长歌老高跷的一众老高跷艺人们,比如扮演公子的汪洪桐,扮演青杆的孙胜平,扮演樵夫的林木同,扮演渔翁的文铁友;最后邀请的就是长青高跷的赵雷和陈晨了。
郭金桥邀请的顺序是很有讲究的,先邀请不确定性大的,接着邀请不确定性小的,最后邀请必定来的。
谁知道给尚君打电话后,尚君马上答应了,而且答应的非常痛快。这也正合了尚君的心意,他十月一还要找机会来一趟蛤沽镇找郭金桥。
这下两人一拍即合,约定十月一日一起来家中庆祝国庆节。
趁着几位老爷子还没有来的功夫,尚君将本次来的主要事情先完成,他从身后的大背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画轴。
画轴是已经装裱好的,被一根红色丝带系着。
“老哥哥,这可是你心心念念的圣像。”尚君双手将画轴递给郭金桥。
邵金铃一看也凑上来看,郭金桥表情严肃双手捧过,然后让邵金铃拿着,他解开红丝带,接着小心翼翼的展开画轴。
渐渐的一张大红色妈祖娘娘剪纸像全部呈现在眼前,只见妈祖娘娘像宝相庄严,面容柔美带着慈悲,头戴冕旒,脚踏云靴宛如乘风破浪。
几人看着啧啧称奇,直称赞尚君是能工巧匠,将妈祖娘娘剪纸像雕刻的是栩栩如生。
郭金桥供奉妈祖娘娘是从祖上传下来的,毕竟他爷爷是养船的。
这是一种信仰,也是一种羁绊。
“好,好啊,太好啦。”郭金桥两眼放光,激动的没有什么词语来形容了。
“确实好,尚老师手真巧。”邵金铃也没有上过什么学,也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。
“真好,太好了!”赵雷虽说上过学,可也是词穷了。
“巧夺天工,栩栩如生!”还好这里面有一位上过大学的还是高材生的陈晨,只不过他是理科生,对于整词还是差点。
“嗨,都别损我了,就是吃饭的手艺。怎么样郭老哥,这下把心放肚子里了吧。”尚君和众人调笑,拍了拍郭金桥的大肚子。
“你看看你说的,尚老师办事儿我怎么不放心了,这张妈祖娘娘剪纸像从今晚后就是我们家传家宝了。”郭金桥将画轴小心翼翼卷起,走到里屋挂在了早就准备好的位置上。
这间屋子是郭金桥专门供奉妈祖娘娘的,里面除了妈祖娘娘像之外,还有高跷的一切老物件,老师傅用过的木棒,长歌老高跷第一面会旗,还有高跷队老师傅们的合影等等。
可以说在这间屋子里有着一种时光倒流的味道,跟着郭金桥,赵雷、陈晨、尚君都进屋参观,看着里面的老物件、老照片不禁赞叹以前的那种盛事。
“这几张照片都是以前高跷复会的时候,长歌老高跷的那帮老师傅们合影,还有表演时候照的场景。”郭金桥指着墙上挂着的几张老照片。
听到表演场景尚君眼睛一亮,这不说道正题上了嘛。
“郭老哥我问你件事儿。”尚君借机询问。
“尚老师赶紧问,我知道的都告诉你。”郭金桥也是奇怪,尚君要问他什么。
“我姥姥以前做了一套摇橹捕凤的成套剪纸作品,听说就是来蛤沽镇取的景,不知道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听老人们提起过。”尚君把来的目的讲了出来。
“摇橹捕凤剪纸?”郭金桥看向赵雷和陈晨。
听到尚君提到摇橹捕凤剪纸时这两人双眼就开始发光,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啊。
原来那一组摇橹捕凤剪纸作品的正主就是尚君他姥姥!
